一個由講學場所轉型為管理地方事務的特殊組織
一批“窺半部近現代史”的珍貴檔案
一段真實記錄珠三角社會發展變遷的獨特歷史
一筆研究珠三角近現代史的寶貴遺產
一處與東莞中學一九四九年前近五十年的
辦學密切相關的地方
…………

百廿莞中,薪火相傳。恰逢東莞中學建校120周年,為了讓在校師生對學校的辦學歷史有更深入的了解,通過校史教育培養師生的愛校之情,學校與東莞市檔案館于11月期間聯合推出東莞明倫堂檔案精品展,展覽在學校歷史悠久、古色古香的綠瓦樓處進行。


明倫堂之名,出自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,歷代官府設立學宮,其堂匾曰“明倫”。宋朝,東莞成立縣學。明朝成化二年(1466年)在縣學修建東莞明倫堂,由東莞教諭掌管,作為聚集東莞生員講授儒學場所。東莞明倫堂自清末擁有六七百頃沙田后,轉型為地方官紳控制和管理地方事務的組織。一九四九年前的東莞中學的近五十年的辦學活動,離不開東莞明倫堂的大力支持。到1949年10月東莞明倫堂結束,在其發展歷程中,留下了大量珍貴的歷史記錄。


東莞市檔案館館藏東莞明倫堂檔案549卷,共12417件,時間自1838年至1949年,以紙質檔案為主,包括少量照片檔案、地圖檔案,主要涉及東莞明倫堂組織人事、經營管理、沙田財務、教育醫療、水利交通等方面。


東莞明倫堂具有鮮明獨特的東莞地方歷史特色,既是講學弘道的場所,又是具有一定規模的資產,集官、商、政、學于一體的特殊利益組織,時間跨度與中國近現代史時間跨度相吻合,所形成的檔案真實記錄了東莞這一時期的歷史,這些檔案對研究近現代東莞乃至珠三角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變遷,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。專家學者認為,對東莞而言可謂“研究明倫堂檔案,窺半部近現代史”。







東莞明倫堂身上有著化不開的東莞文化歷史,也蘊含著莞中的辦學歷史,再次感謝東莞市檔案館將《東莞明倫堂檔案精品展》推送進校園,讓師生能深入了解這段歷史故事,這也是增強莞中人的自信心、歸屬感、榮譽感的重要舉措。讓我們一起講好莞中故事,傳播莞中正能量,為學校爭光添彩。